close

 shutterstock_206892295

 

在這裡討論的是,應用催眠這個方法,達到心理諮商或治療的目的。

所以像一般在電視裡看到的催眠師手指一彈,觀眾應聲倒下的商業催眠,就不會在這裡討論。因為回到心理治療最終的目的,個案有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,也許是狀態的改變,例如說從憂鬱到快樂;或是更深刻地覺察,能夠脫離原來的框架,用新的角度去看原來反覆糾結的事情。而治療的目的,就是幫助這個人,能夠離自己的目標更近。同樣的,如果在治療裏運用到催眠,那是因為這可以讓個案更容易達到他自己設定的目標,而不是為了看起來很炫、很厲害。


 

在心理治療裡做催眠,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讓個案更能找到自己的內在資源。根據榮格的說法,我們的「無意識」中,不像弗洛伊德覺得裡面都是被壓抑、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,而是也存在著更大、更有智慧的自我。有點像是練習Kundalini瑜珈 tune in時我們會唱的,我向我內在的上師致敬。神給我們祂的一部分,所以我們的內在也保有神性,是神聖而完美的。

 

催眠治療藉由治療師的引導,讓個案進入半夢半醒,也有點像在深度冥想的催眠狀態,我們的頭腦會放下平常的控制,讓位給平常只會在夢中傳遞給我們訊息的無意識。因為如果我們的理性可以解決的問題,早就在生活中被處理掉了。透過無意識的整合,我們原來固著的狀態會被改變,新的感受、想法會浮現,也常會出現一些自主的身體反應。這裏我想強調的是,頭腦或理智並不是消失了,而是靜靜地在旁邊觀看。所以不可能會有像電影上出現的,因為被催眠而做一些傷害自己的事。在60、70年代心理學家透過實驗就發現,即使在深度催眠的狀態中,人都會保有一部分清醒的自我,在旁邊觀察這個過程。

 

就我自己的經驗,被催眠就像做了一個深度的療癒,會感覺非常地放鬆、平靜,結束時好像又有了新的活力,也會有一些新的感覺和想法,就像是被思緒和生活弄得疲倦不堪的頭腦,享受了一趟美好、放鬆的避靜之旅。在做完治療接下來的幾天,也會發現自己開始有了一些奇妙的不同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Natural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