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lking-heads.jpg  

 

敘事治療屬於心理諮商中的後現代取向,所謂的後現代主義者(Postmodernists)就是不認為世界上有一個客觀的「事實」或「真理」存在,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環境和感受去定義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,也就是說,只有當我們認為自己有問題的時候,問題才真的存在。例如說,一個人把自己定義是個失敗者,那即使他大多時間都做的很好,只有很偶爾犯錯,那他也只會聚焦在那些錯誤覺得很洩氣,而不去看做的好的部份。後現代主義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語言本身和故事中使用的語言創造出不同的意義,也就是一千個人在同樣情境會有一千種不同的解讀,而每一種都是真實的,因為真實本身就是獨特的。


在這樣的理論架構下,讓我們回頭來看我們自己的生命。許多年來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,我們習慣用社會和主流文化的觀點來定義自己,也就是我們用別人的角度來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,把不相干的人的感受當成自己的感受。許多很棒的女性單身是因為她還沒有遇到對的人,自己的獨身生活也沒差到那去,可是因為社會覺得敗犬剩女好像很淒慘很可憐,自己自然也跟著覺得天阿我嫁不出去怎麼辦?不是勉強自己談不適合的戀愛,就是活在很怕人家問你結婚沒的壓力下。


敘事治療的目標之一是讓我們用全新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生命經驗,這樣做的同時也開展了我們人生的新風貌,語言具有強大的能量,從我們口中所說的話或手寫出的文字都會讓我們產生新的想法、感受和行為。也許多年來我們都一直和朋友說「我前男友甩了我浪費我了我好幾年的青春」,現在換一個新的角度,說「我前男友離開讓出空位給將來更適合我的人,我們也曾經共度好幾年相愛的快樂時光」。


同時我們要將問題「外化」—把問題和我們自身分開,問題是可以被處理的—不是「我是個沒有自制力的的胖子」,而是「我現在的體重比我理想中的數字重了點」; 不是「我是個不會賺錢的笨蛋」是「我從事的這個行業平均薪水比較低」。不要用自怨自艾的話來敘述自己的經驗,不要為了迎合其他人讓自己成為花系列的女主角,人家覺得我們很慘難道我們就一定要跟著感覺很慘嗎?別人有別人的生活和問題,他們可能花一點時間來論斷你,就各自回家過自己的日子,但人生的每一刻是我們自己在過的,快樂悲傷是我們自己要承擔而不干任何人的事,所以我們有責任,用我們自己的語言,去改寫我們想要的,重新創造我們的人生故事。

不要再說「經歷了那麼多我已經傷痕累累」,要說「經歷了這麼多我才能是今天的我,我喜歡今天的我,所有的經驗讓我更強壯也更柔軟,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」。

arrow
arrow

    Natural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